秋至林薄佳,幽人自怡悦。閒寻山中侣,偶坐松下石。
一酌清冷泉,涤兹当午热。自馀无一事,于性有至适。
云胡同心人,简书迫行役。我欲赋招隐,言念斯民厄。
以君之操持,所至有膏泽。嚣讼可不听,凶恶当斩绝。
六言旧王章,勿惜时提挈。诚然振五品,何必恃三尺。
郡斋有馀閒,即是林间客。得意且归来,共泛五湖碧。
送辰州守瞿元立。明代。高攀龙。 秋至林薄佳,幽人自怡悦。閒寻山中侣,偶坐松下石。一酌清冷泉,涤兹当午热。自馀无一事,于性有至适。云胡同心人,简书迫行役。我欲赋招隐,言念斯民厄。以君之操持,所至有膏泽。嚣讼可不听,凶恶当斩绝。六言旧王章,勿惜时提挈。诚然振五品,何必恃三尺。郡斋有馀閒,即是林间客。得意且归来,共泛五湖碧。
高攀龙(1562年 - 1626年),字存之,又字云从,江苏无锡人,世称“景逸先生”。明朝政治家、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,“东林八君子”之一。著有《高子遗书》12卷等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中进士。后遇父丧归家守孝。天启六年(1626年)三月,高攀龙不堪屈辱,投水自尽,时年六十四岁。崇祯初年(1628年),朝廷为高攀龙平反,赠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谥“忠宪”。 ...
高攀龙。 高攀龙(1562年 - 1626年),字存之,又字云从,江苏无锡人,世称“景逸先生”。明朝政治家、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,“东林八君子”之一。著有《高子遗书》12卷等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中进士。后遇父丧归家守孝。天启六年(1626年)三月,高攀龙不堪屈辱,投水自尽,时年六十四岁。崇祯初年(1628年),朝廷为高攀龙平反,赠太子太保、兵部尚书,谥“忠宪”。
即事。元代。黄溍。 南陌东阡草色齐,愔愔门巷客来稀。受风燕子轻相逐,著雨杨花湿更飞。绿树无言春又尽,红尘如雾手频挥。浮生莽莽吾何计,独立看云竟落晖。
甲辰人日病中,吟六言六首以自嘲。宋代。范成大。 有日犹嫌开牖,无风不敢上帘。报国丹心何似,梦中抵掌掀髯。
盆池。宋代。陆游。 雨送疏疏响,风吹细细纹。犹稀绿萍点,已映小鱼群。傍有一拳石,又生肤寸云。我来闲照影,一笑整纶巾。
霁后郭西间步。清代。朱钟。 远烟画山色,作意媚新晴。不尽郭西路,有时花里行。水春交树影,村午聚鸡声。小借茅亭坐,溪田看耦耕。
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遣儿惟惺投师薙发写师顶。宋代。释普济。 瘦骨棱层一担夫,几年寥落在江湖。面皮捩转无人识,有甚闲名上祖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