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烛冷秋光画屏,碧天晴夜静闲亭。蛛丝度绣针,龙麝焚金鼎。庆人间七夕佳令。卧看牵牛织女星,月转过梧桐树影。
沉醉东风·七夕。元代。卢挚。 银烛冷秋光画屏,碧天晴夜静闲亭。蛛丝度绣针,龙麝焚金鼎。庆人间七夕佳令。卧看牵牛织女星,月转过梧桐树影。
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,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。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,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,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,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。
七夕:农历的七月初七,是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日。
龙麝:一种香料。
在这支小令中,作者化用唐杜牧《秋夕》,绘制成一幅静夜(望天河)图,并赋予新的内容、新的意境。七夕之夜,月明风清,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。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,看牛郎织女相会。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。
卢挚(1242-1314),字处道,一字莘老;号疏斋,又号蒿翁。元代涿郡(今河北省涿县)人。至元5年(1268)进士,任过廉访使、翰林学士。诗文与刘因、姚燧齐名,世称“刘卢”、“姚卢”。与白朴、马致远、珠帘秀均有交往。散曲如今仅存小令。著有《疏斋集》(已佚)《文心选诀》《文章宗旨》,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。有的写山林逸趣,有的写诗酒生活,而较多的是“怀古”,抒发对故国的怀念。今人有《卢疏斋集辑存》,《全元散曲》录存其小令。 ...
卢挚。 卢挚(1242-1314),字处道,一字莘老;号疏斋,又号蒿翁。元代涿郡(今河北省涿县)人。至元5年(1268)进士,任过廉访使、翰林学士。诗文与刘因、姚燧齐名,世称“刘卢”、“姚卢”。与白朴、马致远、珠帘秀均有交往。散曲如今仅存小令。著有《疏斋集》(已佚)《文心选诀》《文章宗旨》,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。有的写山林逸趣,有的写诗酒生活,而较多的是“怀古”,抒发对故国的怀念。今人有《卢疏斋集辑存》,《全元散曲》录存其小令。
代蜀总过沔宴制帅。宋代。李曾伯。 皇天祚宋启真儒,手钥秦关镇蜀都。方策有之伊吕偶,规模如此汉诏无。军声劘刜归帷幄,王事驱驰在粟刍。把酒东湖需捷奏,伫催公衮醉西湖。
蝶恋花·将去扬州重至湖上作。。黄侃。 波上残阳红万叠。小得勾留,不负清秋节。一纪重来情绪别。芦花替我头如雪。终古雷塘流未歇。杜牧三生,前事凭谁说。后日风帆天畔叶。梦魂应踏扬州月。
端午次韵和徐改之。。于石。 榴花灼烁露初乾,乍试香罗怯晓寒。自古独醒多见忌,与君一醉笑相看。无邪安用艾悬户,徇俗聊将黍饤盘。千载沉湘呼不起,至今遗恨楚江干。涛头洒泪眼难乾,鱼腹沉冤骨未寒。楚些一章招莫返,曹碑八字好难看。水流不尽湘江恨,俗奠空陈苹藻盘。我亦逢时增感慨,凜然忠孝孰能干。
写怀。明代。张羽。 心上无俗事,禅余只好吟。命穷甘白屋,身健直黄金。世路剑关险,侯门沧海深。虚名何必尚,吾志在山林。
白虎亭新成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郑廷鹄。 窈窕见深谷,山门郁穹窿。高台何崔嵬,翠壁增长松。攀萝一登眺,新享报成功。嗟余始行役,夙心寄雕龙。徘徊咏高调,千载闻清风。